“跨时空红色副本”:用脚步解锁长征精神的时代坐标_戒毒_历史_文物
发布日期:2025-06-25 21:57 点击次数:154
6月6日
云南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
走进寻甸柯渡
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
“跨时空红色副本”
智能手机的闪光灯照亮陈列的草鞋
运动鞋踏响复刻的长征山路
传统与现代的奇妙碰撞
让长征精神在戒毒工作一线
绽放出独特光彩
文物“开口”:
穿越时空的对话
在纪念馆庄重肃穆的展厅内,讲解员的话语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,缓缓打开了尘封已久的历史“密码箱”。那盏锈迹斑斑的马灯,曾在漆黑的深夜,用昏黄的光晕照亮红军战士夜行军的崎岖山路。那个满是补丁的干粮袋,装过青稞面的朴实,盛过草根树皮的苦涩,未曾装过战士们一丝一毫的怨言。褶皱的《步兵战斗条令》、布满弹孔的军用水壶、编织简陋却坚韧的草鞋……每一件文物都在默默诉说着往昔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。
展开剩余76%■■■■■
大家靠近展柜玻璃,眼神中满是崇敬与思索,有人轻轻拿起手机,将文物的每一处细节定格,配文感慨:“今日的和平,是这些‘沉默者’用岁月写就的答案。”
这跨越时空的答案
恰似他们坚守戒毒所高墙
默默守护社会安宁的无声誓言
山路“答题”:
用脚步破译长征密码
纪念馆内的时光对话余韵未散,一场沉浸式“重走长征路”体验已在蜿蜒山径间激昂开启。同志们化身“行军战士”,循着先辈的足迹,在崎岖山道间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跋涉。
沿着布满青苔的石阶前行,山风呼啸而过,仿佛裹挟着历史的回响。大家齐声吟诵气势磅礴的长征组诗,从“遵义会议放光辉,全党全军齐欢呼”的振奋人心,到“四渡赤水出奇兵,毛主席用兵真如神”的由衷赞叹;从“突破四道封锁墙,前赴后继杀虎狼”的壮烈豪迈,到“铁索桥上显威风,勇士万代留英名”的英勇无畏。铿锵有力的诗句在层峦叠嶂间回荡,将当年红军战士翻山越岭的艰辛与坚定信念,化作每一位党员可触可感的深刻共鸣。
行至山顶的红军纪念广场,党旗在猎猎山风中舒展。全体党员整齐列队,高举右拳,庄严宣誓:“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……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,永不叛党!”誓言声震山谷,与吟诵声、脚步声交织成曲,既是对革命先辈的致敬,更是新时代党员以行动践行初心的郑重承诺。
这一字一句
让信仰的力量
在汗水浸透的衣衫间愈发炽热
也让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的山路上
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
归途“发电”:
精神火种照亮新征程
在返程的大巴车上,一场即兴的“长征故事会”热烈展开,点燃了众人的思考。青年警察李哲感慨道:“以后值班再辛苦,想想长征路上的‘急行军’,这点累又算得了什么!”王智昊翻看着手机相册里的20多张文物照片,认真地说:“这趟实地学习就像行走的历史课堂,咱得把这股劲儿传下去。就跟我带徒弟似的,把戒毒工作的门道和精气神,手把手教给下一代!”
长征精神从不是尘封的“历史符号”,而是永远鲜活的时代力量。这场红色之旅,不是对往昔足迹的简单复刻,而是对精神火种的全新激活——当“不畏艰险、团结向前”的信念,融入戒毒矫治的耐心坚守,变作化解矛盾的智慧担当,成为帮扶群众的暖心行动,新时代的“长征路”便有了最生动的注脚。
这场既“走新”又“走心”的主题党日活动,让长征精神从书本中“走”进现实。它不再是历史书中遥远的叙事,而是化作戒毒人民警察脚底沾染的泥土、协作时挥洒的汗水、分享感悟时的热切期望,更化作高墙内教育挽救戒毒人员的执着信念。正如镌刻在党员心中的信念箴言:“重走长征路,不是为了丈量山有多高、路有多长,而是为了确认——当年照亮征途的那束光,是否仍在我们心中熊熊燃烧。”
文/ 杨静;图 / 番志谦、王智昊
发布于:北京市